春季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出菇管理
1. 温度管理
全国一些地区春季气温不稳定,并有倒春寒天气发生,应随时关注气温变化。温度低于5℃时做好增温工作,适当减少喷水和通风次数,棚外加盖保温物减少生物热损失,必要时还可采用热泵等加温措施;温度**25℃时加强通风降温,保食用菌适宜的出菇温度。
2. 水分管理
随着气温升高,春菇水分管理需轻喷勤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保持空间湿度85%~95%。春菇中后期,气温偏高,湿度调控结合通风进行,保出菇湿度和春菇质量。层架栽培的香菇菌棒采收香菇后注水,注水量随采收批次而增加,湿度不低于65%。
3. 光照通风管理
大部分食用菌出菇期需要散射光刺激,但要避免强光照射。当打开棚外覆盖物时,须注意棚内遮光。食用菌出菇期呼吸作用增强,氧气不足会抑制子实体形成与生长。在保证棚内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增加通风量。在气温较高的时段进行通风换气,单次10~30分钟。每次喷水后也须通风换气。通风频率和时长,可视天气情况酌情操作。
4. 病虫害防治
春季气温回升,病虫害开始活跃,生产中应以预防为主、无害化控制为辅。确保棚内外无废弃菌包、污水、杂草、垃圾等,通风口、进出口等地加装防虫网、撒布石灰等形成隔离带,棚内设置黑光灯、黄板等,加强管理尽量形成一个有利于食用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繁殖的生态条件。一旦有病虫害发生,可采用低毒低残剂,对类病害可用农用、微生物制剂等物,对类病害可用**剂、甲基硫菌灵、百菌清、多菌灵等药物,对虫害可用阿维菌素、甲维高氯氟、菊酯类、苯基吡唑类等物。药物只可在子实体未发生时使用,且不可直接喷到子实体发生部位。
二、采菇管理
根据品种特性适期采收,可进行挑采,提前或延后采收都可能影响商品价值。采收前至少1天停止喷水。采收后可进行分等分级或初加工,一般需低温冷藏。多潮采收的食用菌,每潮采收后应及时,并清洁菇棚,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局部。
三、下茬菇生产准备工作
1. 制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母种可用PDA培养基扩繁保存,原种(或栽培种)可用麦粒、枝条、棉籽壳麸皮等多种培养基制作。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大部分食用菌发菌较适宜温度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须全程避光。接种后,每天观测发菌室温度、湿度和料温,及时调整条件。7~10天后,进行杂菌检查,及时处理有污染的菌种。待发菌完成后,暂存于低温洁净场所备用。
2. 备料
根据生产计划,做好生产资料的采购安排,选用新鲜、干燥、无霉变腐烂的优质原料,妥善保存,防淋、防潮、防霉、防鼠、防虫。使用前2~3天,要彻底暴晒,达到“焦干”程度,并确保晒匀晒透。推荐采用熟料袋栽或瓶栽的发菌模式。如需覆土出菇,还应提前备好覆土材料。使用前,按常规方法进行,如暴晒、热处理等。使用时,一般保持含水量30%~40%、pH7.0左右。
3. 场地准备
上茬菇全部完成采收后,应及时清场,运离废菌渣、杂物、杂草等,并平整,做好排水设施。清洁整理后应进行灭虫和处理。灭虫可用密闭熏蒸。新棚可在地面撒薄层石灰或石硫合剂,老棚可用剂处理。灭虫后需通风干燥,也可掀膜晒地,直至下次使用。设施周边也要保持清洁,过于干燥或扬尘天气可适当喷水降尘。
来源:山西新闻网、即墨农业农村
hbjr88.b2b168.com/m/